今年以來,姑蘇區“331”機制辦強勢推進消防安全專項治理,落實落細各項安全防范措施,著力破解消防治理難題,堅決防范遏制消防安全專項治理領域火災亡人事故發生。
一、統籌謀劃、齊抓共管,推動重點工作見行見效
一是聚焦重點,高要求開展專項整治。持續聚焦出租房(群租房)、電動自行車、“三合一”和小餐飲場所四個領域各類顯性隱患,持續開展排查整治,加強火災數據分析研判,抓早、抓小、抓預防。針對存續時間長、風險隱患高、整治難度大的重點隱患,實施動態掛牌督辦,截至目前,上半年10處掛牌督辦重點火災隱患已全部清零銷號。二是完善機制,高頻次開展“三查”行動。連續30個月實施區級層面每月集中夜查制度,連續24個月實施街道每日值班領導帶隊夜查制度。為切實發揮起督查工作的指揮棒作用,區機制辦每周組織6組督查組分別至不同街道開展督查工作,發現問題全量錄入大平臺,指導街道進行整改。今年以來,累計檢查各類場所6.8萬余處,消除各類隱患2.4萬余處。三是嚴肅手段,高標準開展執法檢查。聚焦監管重點、盲點、難點,區“331”機制辦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蘇州市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條例》《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以城中村、動遷小區和外來人員聚集地為重點,嚴格開展執法檢查,累計查處電動自行車領域違法案件14起,出租房領域違法案件18起,小餐飲領域違法案件6起。
二、夯實基礎、提升能力,聚焦重點區域全面提升
一是聚焦城中村開展專項整治。結合《全區城中村消防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按照“全面覆蓋、重點攻堅、不留死角”的原則,開展城中村區域消防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嚴格落實全市消防安全“331”治理機制“9876”任務清單,查處違規使用瓶裝液化氣、阻礙逃生防盜窗未拆除等亂象。今年以來,累計出動“三查”力量3400余人次,對全區28個城中村2974戶出租房進行全覆蓋摸排檢查,檢修消火栓12處,新建消火栓4處、微型消防站4個,新增滅火器280余個,拆除阻礙影響消防通道暢通的建筑10余處。二是聚焦小餐飲開展全面自查。在小餐飲底數清、隱患清、責任清和全區“無罐”餐飲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持續推廣應用小餐飲場所自查系統,實現小餐飲場所動態管理、經營主體自查自糾和安全員巡查管理等功能。系統運行以來,全區小餐飲場所綁定率為100%,自查率動態維持在95%以上。三是聚焦居住區域開展廣泛宣傳。持續開展安全打更行動,充分發動社區、網格、物業等一線力量,每天晚上宣傳消防安全知識。積極利用廣播、標語、微信、短視頻等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普及,開展應急演練,提高處置技能,并在日常檢查排查中,注重安全知識宣導。設計編制張貼群眾喜聞樂見、圖文并茂的宣傳畫、宣傳語,進一步在全社會厚植安全理念,讓安全意識入腦入心、落地生根。
三、科技賦能、惠民利民,助力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
一是多方聯合發力,降低充電電價。聯合供電公司、電動自行車充換電企業召開專題會議,明確在居民住宅區域新建的充電設施一律采用民用電價,按照1元6小時對用戶進行收費。聯合區住建委協調物業公司減免中間費用,進一步優惠充電價格,引導居民規范充電。聯合各街道推廣實施姑蘇區惠民充電站建設計劃,將充電柜設置在亭子中,以亭子外廣告墻的廣告收入來覆蓋電費,實施1角錢充電6小時,進一步降低居民使用成本,解決居民“充電貴”的問題。二是推廣智能監管,消除顯性隱患。聯合屬地街道及物業服務企業在隱患突出小區安裝智能梯控、AI識別等科技設備,有效治理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的隱患。試點推廣電動自行車電流檢測設備,通過電流的特征信號分析,對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行為進行監測,發現違規充電行為及時告警,“堵”住電動自行車違規入戶充電。三是完善平臺監管,推廣信息化系統。利用推廣充電設施建設公司的信息化平臺監管系統,線上運營、維護充電設施。用戶端可通過微信小程序查詢的方式獲取電動車充電樁的點位、價格、是否空閑等信息。平臺端可實時監測設備使用情況、用戶狀態、設備溫度和是否異常,第一時間對異常樁點進行維護,消除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