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完善優化營商環境政策體系,增強市場主體發展信心,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讓廣大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持續擦亮“姑蘇服務零距離”營商服務品牌,姑蘇區制定出臺《貫徹落實蘇州市2024年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
一、擴大“一件事一次辦”事項范圍推動更多事項實現“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時辦結”。依托“惠姑蘇”APP,接入更多“一件事一次辦”移動端辦理事項。
持續推進姑蘇特色“一件事”改革,梳理總結活化利用傳統民居一件事改革經驗,探索將文控保類建筑納入一件事辦事范圍。根據居民充電樁報裝一件事試點改革情況,研究制定改進措施,擴大改革試點區域。
推動落實在司法行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領域試行以專用信用報告代替企業無違法證明,企業可以在申請上市、融資等經營活動中使用專用信用報告證明自身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相關領域無違法記錄的情況。
二、構筑助企服務網絡
加快推進區級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掛牌設立,整合區級、街道助企服務力量。
舉辦“社情民意聯系日”企業服務專場,開展“進企業”“進項目”“進樓盤”活動,協調解決企業反映的問題訴求。
充分發揮區營商環境“體驗官”“監督員”作用,分主題舉辦政企交流活動。
推動建設天平護航“會心解憂”矛盾糾紛化解基地,提供“法治服務清單”,實行專員化運作。
構建行政合規“1+8+N”惠企服務網絡,大力開展涉企行政合規全過程指導工作。
三、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落實“免申即享”改革,依托市、區兩級“蘇商通”平臺,打造服務企業線上綜合平臺。
優化完善“政策找企”機制,在財政扶持、稅費優惠等方面全面推進“直達快享”,實現企業享受政策“零延誤”“零折扣”。
四、深入落實“免證蘇州”改革
依托“惠姑蘇”APP,打造法人數字空間。完善姑蘇區電子證照共享服務平臺,梳理確認“免證辦”事項及電子證照應用場景。
結合信息化平臺功能對接開發,探索推出具有姑蘇特色的“免證辦”、集成辦應用場景,助力企業實現“零跑動”。
五、推行優質企業“數據得地”
創新用地保障方式,重點聚焦高技術服務和數字經濟為主導的存量和新增優質企業、產業園區運營企業、物流倉儲企業,建立有針對性的企業“數據得地”分類評價方案。
深化產業定制地模式,推行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復合利用等供地方式。
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加大產業用地供給力度,持續推動M0產業用地出讓,做好重點項目土地要素保障,提升企業用地效能。
六、提升產業園樓宇品質
深入實施《保護區、姑蘇區特色產業園樓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年-2026年)》,推動“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產業載體,增強產業園樓宇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水平。
用足用好“蘇州樓宇十條”等上級政策,優化完善區級產業園樓宇專項政策。
推動閑置載體改造升級,按照存量建筑盤活利用實施細則規定,對載體產業業態進行認定,符合條件的建筑適用簡易程序辦理。
推動新建載體加快建設,開通審批綠色通道,縮短各類手續辦理周期。
支持優質產業園樓宇申報市級以上文化、科技類獎項認定,推動重點產業業態集聚。
七、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開展好提升企業融資便利度行動,為企業提供信貸、股權、金融顧問等全方位金融服務。
推廣“蘇融通”,持續精準做好普惠金融服務,組織各產業園、樓宇開展金融服務“園區行”對接活動。
關注上市(掛牌)企業進度,及時解決后備企業上市進程中的困難問題,為企業上市(掛牌)提個性化、高效率的服務。
八、助力企業和人才“雙向奔赴”
利用好國際精英創業周、“智匯姑蘇”創新創業大賽、“智聯姑蘇”招才引智等平臺,助力企業招引高端人才。
舉辦保護區、姑蘇區“百工百藝·匠人匠星”技藝技能狀元大賽,鼓勵企業自主開展技能等級認定,在人才評定標準上賦予企業更大自主權。
落實市級各類高校畢業生創業補貼、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就業獎勵政策,開展“校園蘇州日”系列活動,鏈接更多高校人才資源。
落實完善公共就業服務數字化平臺,做好對企業缺工規模、缺工類型、技能要求等方面的動態摸排與跟蹤服務,開展“春風行動”,推出更多“點對點”直達送工等服務。
依托姑蘇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提供就業、引才高水平服務。
用心用情解決人才住房、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關鍵小事”,強化企業外來用工子女入學保障,增強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九、推行現場執法檢查“綜合查一次”
貫徹市場監管、生態環保、應急消防等領域“綜合查一次”工作要求,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做到“無事不擾”。
依托姑蘇區政務服務應用平臺、“互聯網+監管”系統,探索推進“審管執信”閉環管理,實現“信用+智慧”分級分類監管,最大限度減輕對企業正常生產的干擾。
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推行非現場監管。
落實蘇州市“免罰輕罰”清單和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清單,持續推行柔性執法、精準執法,為企業提供容錯空間,讓企業“放開手腳”謀發展。
十、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
全面貫徹落實上級各項稅費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強數據分析,及時組織疑點核實,確保納稅人繳費人應享盡享。
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
建立健全政府誠信履約、失信責任追溯和承擔機制,堅決預防和清理拖欠賬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