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唐寅祠修繕工程正在加速推進。唐寅祠原名唐解元祠,位于蘇州市桃花塢廖家巷,現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祠內現存建筑均為清康熙年間遺構,其中,大殿面闊五間18.2米,進深十三界14米,高10.2米,木結構工藝形制具有濃烈浙派建筑風格,在蘇州傳統建筑中極其罕見。西山墻設有觀音兜封火墻,全部線腳均采用泥塑粉飾,甚是精美,具有極高的建筑藝術價值。唐寅祠修繕工程創新應用文物建筑修繕技術,著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蘇州樣板”。
一是成功應用“四新技術”實現墻體傾斜糾正。此次修繕摒棄了傳統的拆砌重建工藝,在應用滿堂支架、砼加地樑、鋼結構輔等基礎技術支撐下,采用單側千斤頂偏心頂升的現代施工技術實現了百年老墻墻體糾偏復位。通過現場驗收,墻頂外傾偏移量從37cm恢復至3.0cm,完全達到了技術規范和設計參數的相關要求,這是蘇州首次在文物建筑修繕中使用頂升工藝糾正傾斜,有效解決了困擾唐寅祠多年的結構性病害,也填補了蘇州在古建筑墻體不落架糾偏領域的技術空白。
二是“修舊如舊、最小干預”延續文物建筑歷史記憶。唐寅祠西山墻包含了清早期到民國時期的多重建筑元素和歷史信息,是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的集中體現,也是歷代蘇州地方對文物建筑保護傳承鮮活例證。通過頂升糾偏,山墻所有的歷史風貌和建筑元素均得到了整體保護,成功避免了修繕施工導致的文物建筑二次破壞,文物建筑的歷史神韻和鮮活生命力得以延續。
三是多方參與構建動態監管機制。區古保委高度重視唐寅祠山墻的修復工作,多次組織專家對方案可行性進行論證研究,有效確保了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可操作性。在實施階段,深入施工一線,主動履職擔當,會同市文保所全程參與頂升糾偏等關鍵工序的旁站監督工作,將前端修繕方案審批與后端項目實施充分融合,形成修繕施工的動態監管機制,確保設計內容精準落位、有效實施、科學推進,進一步健全了文物建筑保護修繕的管理工作機制,打造姑蘇區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