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姑蘇區通過規范平臺建設、做優法律顧問、項目化運作、線下為主線上補充等舉措,有效整合資源,創新服務形式,構建特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一是“89+20”打造規范化服務平臺。強化勞動人事爭議、居家養老中心、軍人軍屬等18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5個公證服務點功能配置,健全以9個區、街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樞紐、57家社區服務站和23個法律援助、公證專項服務站點為觸角的網格化服務格局,確保全區89個法律服務點“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區城鄉、惠及基層群眾。落實平臺規范化建設,通過建立健全區級層面首問負責、分流交辦和聯審會辦和街道、社區層面崗位職責、需求研判、服務評價和責任追究等總計20項工作機制,全面規范三級平臺運行,提升實戰化水平。
二是“851+75”構建五類法律顧問團。整合發揮全區75家法律服務單位、851名執業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源優勢,打造五類法律顧問團。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團參謀作用,切實參與“331”專項行動、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工作;強化企業法律顧問團紐帶作用,協助企業完善制度、防范風險,2018年幫助企業解決涉法問題589件;引導村社區法律顧問團規范發展,出臺《實施方案》、《評估辦法》和《服務標準》等規范性文件,指導股份合作社法律顧問服務工作,并為村經濟(股份)合作社聘請法律顧問提供29萬元專項補貼;發動普法法律顧問團廣泛參與“法治文化基層行”、“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等活動,形成“法治姑蘇嘉年華”“法潤姑蘇黨員律師在行動”等特色品牌;加強援助法律顧問團力量,建設公益法律服務城鄉“半小時服務圈”,去年辦理法律援助案件935件。
三是“148+23”促進公共法律服務提質增效。2018年,投入148萬元,推出“百萬”惠民公共法律服務項目,23個項目覆蓋糾紛調處、法治宣傳、法律援助和特殊人群幫扶等職能,促進公共法律服務向均等化、普惠化方向發展。出臺《2018年度公共法律服務項目預算編制標準》等文件,制定嚴格的準入、服務、評審、考核機制,進一步規范項目實施;構建司法行政領域社會組織發展性評估體系,將其作為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項目承接方準入標準,扶持引導一批有資源、有意愿的社會組織,為轄區公共法律服務的持續發展做好儲備。23個項目年度內共提供公共法律服務近千次,惠及居民60萬余人次,在推進區內重點地塊拆遷、推動重大糾紛調解、助推城市綜合執法規范化以及豐富普法形式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16000+20000”打造智慧司法線上服務。建立168個法潤民生微信群,入群人數達1萬6千余人,制定村(社區)法律顧問微信群服務標準,明確司法所工作人員、法律顧問等在群職責,2018年微信群發布服務信息近600條,通過微信群排查預防矛盾糾紛371件;構建新媒體宣傳矩陣,享法姑蘇微信公眾號關注粉絲2萬余人,全年發布普法推送216篇,姑蘇普法微博公號發布信息400余條;開展線上法律知識競答活動,擴大古城保護條例、憲法修正案等主題宣傳活動的影響力;自主開發“E同享法”微信小程序征集居民法律服務需求,指導線下精準提供法律服務;開通蘇城公證處官網網上辦證、“云公證”保全證據平臺,2018年累計運用各類網上平臺為當事人辦理公證近40件,保全數據14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