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伯,您來啦!今天的青菜可新鮮了,給您稱上一斤?”昨天,姑蘇區勞動路的月泊灣·壹號菜市場,63歲的市民周志剛篤悠悠地走進來,菜攤老板就向他熱情招呼起來。周志剛是滄浪街道萬年社區的居民,對于家門口這個全新改造的菜場,他覺得十分滿意?!碍h境干凈整潔,蔬菜品種豐富,最主要的是菜場里還有座椅,走累了可以歇一歇,對我們老年人很友好。”
逛菜場是很多老年人的每日“功課”,如何讓老年人“菜籃子”拎出幸福感、安全感?近年來,姑蘇區從農貿市場適老化改造這一小切口入手,螺螄殼里做道場,在設施升級、服務優化、政策支持等方面下足“繡花功夫”。更多“有溫度”的適老化服務,讓農貿市場成為老年友好的“幸福市集”。
硬件設施“老”好用
小細節里拉滿人情味
上月底,月泊灣·壹號菜市場正式開門納客。據菜市場項目負責人許龍介紹,改造初期,該菜場就緊緊圍繞周邊居民特點,尤其是考慮到來菜場的老年居民占比約60%的情況,全力打造“老年友好”農貿市場。
走進菜場,寬敞平坦的通道實現了無障礙通行,無論是步履蹣跚的老人,還是行動不太方便的人士,都能在這里輕松穿梭,順暢地選購商品。在菜場內部,攤位整齊排列,涵蓋蔬菜、水產、肉類、蛋品等品類,滿足居民日常采購需求。這里的商戶擁有多年從業經驗,貨源渠道優勢明顯,能在價格端給予最大優惠,讓老年居民買到實惠又新鮮的食材。
為了給老年人提供更多關懷,該菜場特別設立了愛心助老服務站。站內不僅提供輪椅等免費服務設施,還會給老年人提供一些食補建議,從飲食健康角度為老年人的生活保駕護航。菜場還計劃聯合周邊街道、社區,在市場內部開辟專門區域,用于開展老年人活動和社區交流,致力于將這里打造成鄰里社交中心,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來,姑蘇區著眼農貿市場這一自帶“流量”的生活場景,通過服務設施的“微更新”“微改造”,將“適老化”融入購物環境,打造老年友好農貿市場。在硬件改造和設施配套上,創新打造“老年人服務室”,并根據老年人需求,提供手機充電、血壓儀、放大鏡、便民藥箱等,增設了AED設備、一鍵呼叫等“救命神器”,讓老年人“菜籃子滿滿、心窩子暖暖”。
軟件服務“老”靈格
小巧思里升騰煙火氣
“代燒菜”服務點是月泊灣·壹號菜市場當仁不讓的“網紅”攤位,不僅贏得了年輕人的青睞,更吸引了不少“馬大嫂”嘗鮮。家住銀橋新村的李阿姨是“代燒菜”店主的忠實“粉絲”。提到這一創新服務,李阿姨說:“我自己不會燒,老伴嫌麻煩,這個‘代燒菜’方便又衛生,味道好,價格也實惠?!?/p>
在姑蘇區,代買、代燒、代送等一系列為老服務,正在菜場里生根發芽,農貿市場為老服務迎來全面“上新”。中午時分,記者在月泊灣·壹號菜市場看到,共享空間里不少老年人在“代燒菜”服務點下單點菜后,就直接在菜場的共享空間里“堂食”起來。劉爺爺和夏奶奶帶著兩個小孫女來這里吃午飯。青菜、番茄炒蛋、紅燒雜魚等三道現炒熱菜讓他們吃得津津有味?!靶∨笥延變簣@放假后就住在我們家里來了。這幾天我們每天來這里享受便利的代炒菜服務,方便又好吃?!?/p>
打造老年友好農貿市場,提升“顏值”是基礎,引入一系列真能用、真有用、真好用的為老服務才是核心。姑蘇區緊扣老年人高頻需求,強化資源統籌利用,將老年友好同全齡友好深度融合,持續豐富創新為老服務內涵。不少菜場設置“幫一幫”熱線,雨傘借用、整鈔換零、代叫網約車等服務。一些有條件的農貿市場,還增設餐飲代加工服務,提供輪椅助行無障礙服務,舉辦修鞋、理發等便民活動。農貿市場變為最生動、最鮮活的為老服務“博覽會”,讓傳統菜場升起熱鬧煙火氣。
業態升級“老”好逛
小菜場里幸福感爆棚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了讓老年友好農貿市場的人情味更足、煙火氣更旺,姑蘇區去年制定《老年友好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方案》,堅持“小而美、惠而實”的原則,對姑蘇區所有的農貿市場進行適老化改造提升,聚力打造讓老年人幸福感“爆棚”的農貿市場。
《方案》明確了各個農貿市場在硬件改造、設施配套、適老服務、氛圍營造等4個方面的工作重點,詳細規劃了試點建設、服務升級、推廣建設等3個階段的目標任務,為打造老年友好型社會加足馬力。目前,全區31家農貿市場均已完成基礎改造,其中滄浪街道月泊灣·壹號菜市場、虎丘街道新民橋市場、吳門橋街道南環市場、吳門橋街道友新綜合市場4家市場已完成示范型老年友好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部分農貿市場除了主體部分,還增設市集、廣場等功能區,引入傳統蘇味、潮流美食、休閑娛樂等業態,讓老菜場綻放出新活力。
“福氣之城”的“幸福密碼”由無數個和農貿市場一樣接地氣、冒熱氣、有人氣的生活場景組成。姑蘇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持續發力,以打造更多示范型老年友好農貿市場為契機,穩步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