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保護區、姑蘇區聚焦老年人“一餐熱飯”,創新建設“幸福助餐工程”,已形成覆蓋廣泛、方便可及、多元參與的助餐服務體系,不少食堂成為老年居民,甚至是年輕群體的熱門“打卡點”。
四時之鮮,品蘇式美食韻味
平江路、耦園、仁恒倉街……漫步磚石鋪就的倉街,可以體會姑蘇城“古今交匯”的精華所在,歷史街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也坐落于此。
咬下去“咔哧”響的馬蹄燒麥、手工現包的餛飩、軟糯香甜的紅豆小圓子、咸鮮適口的蔥油拌面……“這些餐食是專門針對街區的定位特別設計的,不僅是周邊老年人,游客們也可以來品嘗蘇州味道。”中心負責人介紹道。
同樣主打蘇式特色美食的,還有西美社區助餐點“奧灶食集”,這里由專業餐飲集團運營,提供餛飩、湯團等蘇式特色早點及中晚餐。點位還按月更新時令菜品,青團子、肉月餅、腌篤鮮等輪番上架,讓居民及游客體驗舌尖上的四季流轉。
食+營養, “我的健康我做主”
“我選的是春筍牛肉,春天里蘇州人總歸要嘗嘗鮮的。”齊門社區的吳阿姨正在投票選菜品,這也是該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一項創新舉措。每周,中心通過小程序發布8至10道候選菜品,居民可通過線上投票推選出下周菜單,實現“我的菜單我做主”。
在普惠覆蓋的基礎上,個性化供給將有效提升老年助餐服務品質。齊門日間照料中心創新推出低卡輕食套餐,精選優質蛋白、新鮮時蔬和低卡主食,搭配低糖水果。中心負責人說:“這款套餐面向全齡人群限量供應,有糖尿病忌口和不少減脂需求的老年人,已經搶訂了不少。”
近年來,我區整合多方力量,打造了20家營養健康老年食堂,通過個性化菜單,提供專業的營養指導和干預。接下來,我區還將進一步完善健康檔案系統,了解老年人健康狀況、飲食禁忌及營養需求等,確保飲食安全與營養均衡,深層次推進醫養融合服務。
居民嚴選,十年“老灶頭”煥新
清晨六點多,里河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點心鋪就排起了隊,到中午更是人氣十足,窗口擺出的15道菜品色澤誘人、香氣撲鼻。“我在這里吃了快10年了,這次裝修完,比以前更清爽,味道還是一樣的好。”居民沈阿姨是里河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老主顧,一日三餐,她都會和鄰居一起,來這里“報到”。
聚焦老年助餐這件“關鍵小事”,10年前,全區首家“社區食堂”在里河啟用,今年初改造升級后,這里的就餐環境、餐食供給、服務體驗進一步提升,且面向全齡人群開放,日均用餐近500人次。
吃完飯,老人們經常一起去食堂樓上聊聊天、賞賞花,下午還可以參加舞蹈、書畫活動,”社區工作人員表示,以助餐服務為紐帶,提供文娛、教育、托養等服務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已成為不少老年居民的生活載體。
接下來,我區還將引領老年助餐向多元化、品質化邁進,打造更多“寶藏小店”,讓“幸福味道”叫好更叫座。